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返回列表
2025-05-21
来源: 关键词: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关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申请条件的文章。这篇文章将综合要求中的相关信息,按照您提供的结构进行组织。
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申请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学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2025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到2025年9月1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名),特殊行业、特殊岗位具有相当学术研究成果的可向学校招生办提交申请。
非学历教育(单证,即只有学位证书无)的专业学位硕士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往届生须在复试报到时提交认证证书,应届生须在2025年9月1日前取得认证证书并于入学报到时提交)。
2. 政治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的规定。
4. 年龄要求
一般不超过45周岁。
5. 推荐意见
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 其他要求
以下两类考生:①现为定向培养的应届硕士毕业生;②与原工作单位有服务期、保密期等约定正在履行服务义务的在职人员考生,均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方可报考。
定向生申请者的范围限定为在大学、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教学的人员。
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部队有关规定办理。
二、特殊要求(部分专业或项目)
1. “申请
考核”制
报考“申请
考核”制的考生,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须满足报考学院提出的其他报考条件,具体要求见报考学院“申请 - 考核”制工作方案。
2. “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
报考我校202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请登陆我校招生网
博士招生栏目 - 202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信息查看具体要求。
3. 硕博连读
2025年我校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人为我校在读二年级学术型硕士生,申请专业及研究方向见2025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申请时间和申请程序另行通知。
4. 外语水平要求(部分专业)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为例,英语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含)以上。
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550(含)以上。
GRE成绩310分(含)以上。
TOEFL(IBT)成绩90(含)以上。
雅思(A类)成绩6.0分(含)以上。
GMAT成绩640分及以上。
英语专业考试(TEM)四级或八级合格。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5合格。
俄语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专业俄语四级或八级合格。
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B2及以上。
三、报名程序相关要求
1. 网上报名
我校博士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具体报名时间、报名途径和要求另见博士网上报名公告(拟于11月25日左右发布)。
2. 支付报名费
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支付成功后,获得报名号。报名费200元,网上支付报名费后学校即开展报名材料检查和报名资格审查等相关工作,无论考生是否参加后续考试或考核环节。
3. 提交材料
考生应将报名所有材料于规定时间前(以邮寄时邮戳为准)EMS邮寄或送至报考院系(学校招生办公室一律不接受报名材料)。邮寄地址我校招生网“博士招生”栏目中各系通讯录。提交材料内容包括《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此表网上下载打印并填写)、由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必须是正高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填写的《专家推荐书》两份(此表网上下载,考生使用正反面打印,需专家本人签字及专家单位能够证明专家职称的相关部门盖章)等。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考生责任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 信息一致性
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因信息不一致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3. 报考类别选择
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类别,录取类别在录取名单公布后一律不得更改。
4. 报名信息更改
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因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5. 网上操作安全
请在安全场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等操作,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账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6. 报名费相关
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不接收汇款,不接收现场交费;网上报名结束后,我校即根据报名情况组织考试,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