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返回列表在职博士研究生面临着工作与学业的双重压力,因此明确研究方向至关重要。研究方向的选择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例如,一位在医疗行业工作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如果他从事的是临床工作,那么选择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方法改进相关的研究方向会更具优势。因为他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成为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方向还需要考虑学科的前沿性。以计算机科学为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选择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应用作为研究方向,不仅能体现学科的前沿性,也能将自己的医学背景与新兴技术相结合。兴趣也是确定研究方向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对某个领域毫无兴趣,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只有对研究方向充满热情,才会有持续探索的动力。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还要对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有充分的了解。这包括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比如,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等。了解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同时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找新的研究突破点。
二、高效文献阅读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时间有限,高效的文献阅读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技巧。一方面,要学会筛选文献。在众多的学术文献中,并非所有的文献都对自己的研究有价值。可以从文献的发表期刊级别、作者的权威性等方面进行初步筛选。例如,在管理学领域,发表在《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上的文献往往具有较高的质量。对于那些经过筛选后的重点文献,要进行精读。精读时,不仅要关注文献的研究结论,还要深入研究其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等。例如,在一篇关于企业创新战略的文献中,其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选取的企业样本数据等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
要做好文献阅读笔记。可以按照文献的主题、重要观点、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记录。这样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当需要引用相关观点或者借鉴研究方法时,能够迅速找到对应的文献。而且,通过整理文献阅读笔记,还能够发现不同文献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三、合理规划时间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时间通常比较零碎,合理规划时间是顺利完成研究的关键。其一,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将整个研究过程分解为多个阶段,如文献综述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数据分析阶段、论文撰写阶段等,并为每个阶段设定合理的时间期限。例如,在文献综述阶段,可以设定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月内,按照每周的任务量进行分配,第一周完成国内文献的收集和阅读,第二周完成国外文献的阅读等。其二,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职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碎片化时间,如上下班途中、午休时间等。这些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文献摘要、整理研究思路等。例如,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相关的学术文献APP,在碎片化时间内浏览文献的核心内容。
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如果在某个研究阶段遇到了困难,如数据收集不顺利,那么就要对后续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整,适当延长数据收集阶段的时间,相应地缩短其他阶段的时间,确保整个研究进度不受太大影响。
四、建立学术交流网络
在职博士研究生不应闭门造车,建立广泛的学术交流网络有助于提升研究水平。一是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研讨会上,可以了解到同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其他学者交流自己的研究想法,获取反馈和建议。例如,在教育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上,不同学校、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汇聚一堂,大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启发自己对研究问题的新思考。二是与导师和同学保持密切联系。导师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可以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研究心得,分享资源。例如,在数据分析方面遇到困难时,可以向擅长数据分析的同学请教,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交流。例如,在一些专业的学术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研究观点,参与讨论,这样能够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国际上的前沿研究趋势。
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技巧是多方面的。明确研究方向能够为整个研究奠定基础,避免盲目性;高效的文献阅读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合理规划时间确保研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序进行;建立学术交流网络有助于拓宽视野、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建议。在职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些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未来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工作与学业的平衡难度加大等,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研究模式,也希望高校和企业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为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