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如何安排
返回列表
2025-05-03
来源: 关键词:

一、校内交流活动
1. 定期学术讲座
频率:每月安排1
2次。邀请校内资深教授、专家,根据在职博士的专业方向,如若是理工科,可以开展关于前沿技术研发进展的讲座;文科则可以是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等。
组织形式:在学校的学术报告厅或者大型会议室进行。讲座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让在职博士研究生能够与讲座嘉宾直接互动交流。
2. 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
频率:每两个月一次。由在职博士研究生自己组织,确定一个特定的学术主题,例如在管理学领域,可以是“数字化转型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参与人员:不同专业方向但有相关研究兴趣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参加。大家在沙龙上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观点和经验。
3. 导师组研讨会议
频率:每学期3
4次。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导师组(包括主导师和副导师)组织会议。
内容:在职博士研究生汇报自己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导师组给予点评和指导,同时导师组之间也可以交流对学生培养的看法和计划。
二、校际交流活动
1. 参加外校学术会议
安排:根据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每年选择1
2个相关的外校学术会议参加。例如,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在职博士,可以参加在知名高校举办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
收获:在会议上可以了解到其他高校的研究动态,与外校的同行、专家交流研究成果,还可能获得新的研究合作机会。
2. 校际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
建立合作:与其他高校建立校际学术交流项目,每学年选派一定数量(如5
10名)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到合作高校进行短期(1 - 2个月)的学术交流。
活动内容:在交流期间,在职博士研究生可以参加合作高校的课程学习、学术讲座,与该校的博士研究生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等。
三、国际交流活动(如果条件允许)
1. 国际学术会议
频率:每2
3年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比如在化学专业,可以参加国际化学年会。
准备:在职博士研究生需要提前准备好英文论文和报告,在会议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拓宽国际视野。
2. 国际访学项目
安排:学校或导师积极争取国际访学项目机会,对于有潜力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安排3
6个月的国际访学。
成果: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访学期间,可以在国外知名实验室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回国后将这些经验带回学校,促进学科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