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返回列表课程设置
1. 公共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课等,如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第一外国语等课程。
2. 专业基础课:各学部专业基础课为该学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例如国际问题教学研究部的世界经济专业有《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问题前沿》等课程。
3. 专业课:各系按研究方向开设的研究生必修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由各系安排开设。
4. 限制性跨学科课:博士研究生须从各学部专业基础课中选择自己必修课程之外的一门作为限制性跨学科课,限制性跨学科课第一学年在研究生院院内开设。
5.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必修环节,须在第五学期末之前完成。社会实践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调研实习等方式完成。
6. 选修课:研究生可以从研究生院和各系开设的课程中任意选择,以拓宽知识面,并且必须修够规定的选修课学分。
授课方式
1. 在职博士课程班:采取集体授课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总学制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两年,结业论文撰写半年。两年课程学习,共480课时。授课形式分为周末上课或月/季集中授课,根据总课时平均分配。
教学管理
1. 出勤管理:学员每次上课须到值班老师处签到,不允许代签;如因生病或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面授者,需持医院或所在单位证明提前向班主任请假;每学期课程出勤率不得低于80%;学员因自身原因缺课,学院不单独为其安排补课。
2. 教学管理:上课不得迟到、早退;教师授课期间请勿随意进出教室;教室内禁止吸烟,并请将手机全程关闭或调整到静音状态;为尊重教师的知识产权,未经教师许可学员不得在课堂上录音、录像或拷贝讲义。
3. 班级管理:学院统一安排教学班主任负责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开学后将以班级为单位选出班长及班委,协助班主任开展相应班务管理工作。
导师辅导
在第二学期为每位课程进修班学员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整个学习期内全面关心和指导学员的学术成长。学员与指导教师交流方式以及教师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学员应采用面谈、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定期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学习情况。